彼洋社区主版块 → 辄尝论“方圆”
查看完整版本:辄尝论“方圆”
2018/11/3 20:43:03
辄尝论“方圆”  方与圆作为一对概念,本人理解最初的意思,应该是指物理外在的几何存在形式,或者说图形为四个角都是90度的四边形、六个面都是方形的立体,如正方形.长方形;一条线绕着它的一个端点在平面内旋转一周形成的轨迹,如圆形、圆圈、圆周、圆锥、圆柱、椭圆等,这些都是客观形态作用于思维,成为意识形态的主观反映,亦即是对物理客观样式、形态的成像或认定。  至于将方与圆由几何形态引伸为哲学概念的“修身养性、处事作为”这一特定涵义源自于何时,相信这只有学术研究者才有可能够搞得清楚。就本人已知的有限资料而言,最早的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孟子,他说:“规矩,方圆之至也。”晚清曾国藩说:“方圆的世界,方圆的人。”近人黄炎培也曾讲过:“和若春风,肃若秋霜。取象于钱,外圆内方。”先贤们将方圆说提升到辩证的哲学高度来评价,认为这是“为人处事”最好、最佳的方式。  方圆,作为“修身养性、处事作为”这一特定的涵义讲,归纳起来,通常的说法大抵不外乎:方是刚,圆是柔;方是原则,圆为灵变。方以不变应万变,圆以万变应不变。方外有圆,圆内有方;能方能圆,亦方亦圆。方是为人之本,乃人之脊梁;圆是成功之道,乃处世之锦囊。为人没有方,则会软弱可欺;做事不融圆,则会处处受敌。做人与做事离不开方圆之道,所谓“方”,即深积于心中的气度和性格;所谓“圆”,即表现于外在的态度和方法。只有方圆并用,才能在社会生活中进退自如,从而营造出良好的人脉关系和生存环境。总之一句话,为人做事太方正或者太圆滑,都将寸步难行。因而,方圆一说,已经成为“为人处事”经天纬地、恒古通用之要术。因而,方圆说被赋予了生命之大道,做人之大智,做事之大端的定义。  于是乎,诸如《领导用人的方圆艺术》、《方圆之间写人生》、《领导艺术的辩证法》、《方与圆的领导艺术》等,围绕这方面的学术论文便铺天盖地而来,可谓汗牛充栋,不计其数。  还有人进一步补充说,处于思想多元化、背景复杂化的当下社会,不可以过于方正,亦不可以过于圆滑。只有把方与圆巧妙地结合起来,做到该方就方,该圆就圆,凡事力求恰到好处,左右逢源,便可以达到儒家所提倡的“中庸”的崇高境界。即是说,原则性和灵活性的辩证统一,就能抵达为人处世的理想境界。  可是我要说,如果作为“为人处事”的指导思想、理论依据,显然有着太多的正面意义,它使我们在考虑、看待、处理人与事的问题时力求更全面,更客观,更准确,因而自有其深刻之道理;但是,在付诸行动时,在处理人与事的实际问题时,这一理论未必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;在具体实践中,在人际关系方正融合的处理上,这一理论也同样未必是一剂灵丹妙药。因此,它显然无法涵盖“为人处事”的所有方方面面。  以我本人的亲身体验与实际经历来验证,来检视,来对照,在某些特殊的内外环境下,或就某些个体的事件而言,以《领导用人的方圆艺术》为代表的这一理论,诸如该文“开局先圆后方”、“进局外圆内方”、“中局人方我圆”、“定局上圆下方”、“选才腹圆背方”、“立威近圆远方”、“激励形圆神方”、“处事方圆兼顾”、“协调小圆大方”、“模式表圆本方”仍有着明显的缺陷,因而它的局限性是显著的,突出的。若说得过头点,甚至有“风马牛”之虞,是完全扯不到一起的两种概念。因而,上述文章所讲的本人至少认为,它只属于局部的个别的片面的现象,周延性显然不足。  下面我就具体地谈一谈这方面自己的亲身感受,来阐述、说明这个问题。  1985年,县政府结算经济指标时,轻工业局超额完成任务,允许在自有资金中列支五千块钱机关奖励。几个头头一起研究分配,决定拉开档次,按贡献大小分四等。在某人的授意和一些人的跟风鼓噪下,各人档次已内定。这种情况下的无记名投票,其结果可想而知。本人担负的《轻纺工业志》初稿完成后,还有修改、筹资、出版、校对等更为大量的工作在后头的情况下,可是二任新局长却要我转任局生产调度,当我询及余下修志事怎么办时,这位领导先是愣了愣,于是说,那你抽时间继续吃苦干完吧。也是没有办法,崇高的史命感、责任心不容许我稍所怠慢,在其后长达八个月的时间里,我在做好生产调度工作的同时,只得罄其所有业余时间、节假日、星期天完成余下的修志工作。由于志书质量高,且在全省率先两年出版,获全省修志先进工作者称号,按说含金量远远超过任何人吧。尽管如此,我退一步讲,一等奖不说,二等奖应稳收囊中。可大大出乎意料,非但二等无缘,三等也与我擦肩而过,被逐到了末位。  也许是因为本人顾此失彼地坚持了方的人性品格,导致圆的缺失,因而不能进退自如,更未能营造出良好的人脉关系和生存环境,这是我人生道路上遭遇的第一次重大挫折。  究其实,遭受排挤的原因,惟一的只能是修志。这项工作由某人分管,可他非但不支持本人努力搞好史志编修,反而极力主张简单点应付了事,甚至还嫌耗时过多。于是便有讨好者跟风说,稿纸怎么用了这么多、这么长时间了还没搞成等议论,不一而足。按规定,应成立专班,可本局却只定我一人编修。若是专班,应付说尚可,就是追究责任,自有人承担。可本志却独我一人,到时谁担责?于是,我只好挺起了“方”赋予我的“为人之本,乃人之脊梁”,“以不变应万变”,顶住舆论压力,坚持史志编修原则。两年半时间内,先后完成了资料收集、建档整理、拟定篇目、闭室撰写、初稿审定、三稿修改、清样校对、筹资出版等一系列繁复冗长的工作,近2000万字的资料压缩成24.9万字,从而高质量地完成了行业志编修。也因其人不仅未尽职责,反而一再作梗,于是版权署名时无法将其人列入,这位权贵者便气极败坏地恼羞成怒,从而使自己落下了如此奇辱。  两项工作的重压,众目睽睽,大家眼见的我继晷焚膏忙到两头勾一头的情况下,可是仍厄运难逃,分明显见的排挤打压!在此情形下,鸡同鸭讲的我还有拿出获奖证书,据理抗争的必要吗?在个人利益、名誉损毁的当下,我只能毫不犹豫地选择圆融隐忍,忍气吞声。于是我便一言不发,一句不讲,一声不吭。宁可吃亏认损,也决计不放弃做人的原则,更不卑恭屈膝,摇尾乞怜。可是打击迫害并未就此罢手。有人脱产带薪学习,本人利用业余时间自学,本来他已应允报销,可他却玩起了猫捉老鼠的把戏,待拽足味儿后,干脆直言不报;
Powered by BBSXP 2008 SP2 ACCESS © 1998-2024
Processed in 0.03 second(s)